本文目录一览:
再也不用抠标了!华晨宝马即将“改姓”
如果你购买了一辆国产的ABB车型,你可能会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掉车上的标识。这辆车被标识为“56E”,但车尾上的华晨、一汽、北京等标识似乎不太符合车主的个人形象和社交需求。甚至,许多4S店在交车时都会提供去除车标的服务。然而,从2022年开始,这种情况即将迎来新的变化。
8月31日,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的重整案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会议的核心议案是宝马中国收购华晨汽车制造。一旦收购成功,意味着华晨宝马将向前迈进一大步,未来的车型将只标注“BMW”或“宝马”。对此,消费者们对于未来的135系、X123等车型充满期待。
根据会议公布的信息,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的预计负债总金额为619.84亿元,资产状况堪忧。然而,对于宝马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整合和扩大在华业务的机会。按照当年的政策要求,合资公司的中方需要持有超过50%的股权。但现在,国家已经逐步放开对外资股比限制,这为宝马等外资车企提供了独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华晨宝马在股比调整上表现得尤为积极。宝马集团已经增持华晨宝马合资公司25%的股权,并计划在2022年之前实现对华晨宝马的控股。同时,其他车企如奔驰也在寻求提高其在华股比的计划。对于宝马而言,中国市场是其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其已经在此推出了一系列产品规划,包括顶级豪车国产化和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
就产品而言,宝马汽车已经做好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的准备。日前,国产X5(代号G18)车轮装配项目产品正式下线,计划在明年4月实现批量生产。这是德系ABB首次将中大型SUV引入国产,对降低成本和压低价格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这款国产X5还是中国特色的加长版,价格有望控制在60万以内,将对奔驰GLE、奥迪Q7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宝马已经推出了高度国产化的纯电SUV——宝马iX3,并且未来还将有更多纯电车型进入中国市场。
总的来说,华晨汽车的历史地位虽然重要,但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走向衰落。消费者可能更关注车型本身而非其背后的制造商。对于宝马等外资车企来说,这是一个扩大在华业务、提高国产化率的好机会。而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需要走自己的路,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华晨之败:激进前行的时代容不下懦弱的躲避
辽宁省纪检委披露的最新信息显示:原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及董事长祁玉民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对于祁玉民充满波折的一生,从进入大连重型机器厂二车间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可谓一路晋升,最终成为大连市副市长,并在2019年3月退休于华晨汽车集团。然而,他的退休生活并未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安稳,华晨汽车的破产问题让他的“晚节不保”。
回顾华晨汽车的发展历程,其始于金杯汽车的困境求生,通过仰融的资本运作成功在美国上市,并一度成为轻客市场的销量冠军。仰融时代的华晨汽车在不断合作与融资中,虽然与多家上市公司和关联公司形成了复杂的利益网络,但也埋下了隐患。仰融败走美国后,祁玉民接手华晨汽车,其虽有以市场换技术的想法,但最终未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连续推出的高端商务车中华V7等车型未能取得市场成功。
如今,随着中国市场逐渐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华晨汽车在失去自主发展能力后,过度依赖合资企业华晨宝马的利润维持生存。然而,随着外资股比限制的放宽,宝马进一步提升了在华晨的股权比例,导致华晨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此外,华晨长期经营不善、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负债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最终,华晨集团因债务违约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破产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的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但这让华晨集团的债券投资者质疑其是否存在逃废债的情况。如今的华晨汽车,在破产重整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争议。对于祁玉民来说,他的领导时代并未给华晨带来长足的发展,反而留下了许多难以弥补的问题。而对于未来的华晨汽车,无论新领导有何种策略,都需要解决自主发展的问题,否则只能继续被合作对象蚕食。总之,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质量和创新力,“车”才是企业的根本。没有好的产品,企业的未来发展将无从谈起。希望未来华晨汽车能够走出困境,重新找回自己的发展之路。